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

朱敬一《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十封信》

我們若要學習寫文章,就要大量閱讀,什麼人的好文章都念,慢慢累積在腦袋裡面,有一天我們就能串起來,可以寫出有深度的文章。

所以人文科學幾乎所有的知識,都是在腦袋裡面慢慢醞釀形成。我們看期刊上自然科學或者生命科學方面的文章,經常有七、八位作者;人文社會卻沒這回事,頂多二、三位作者。為什麼呢?因為人文的知識是不太容易切割分工的。

在人文社會的世界裡,假設要走進探索知識的路線,我們就得有忍受寂寞的心理準備。所有做研究的人都寂寞,但是人文科學尤其寂寞,這是有原因的。

假設我們在自然科學的實驗室裡,二十個人一起混,教授不在的時候就一起去看電影,即使研習的題目不相關,但這麼多人彼此互通友誼,比較不寂寞。但是我們說人文社會的學問,是在一、兩個人的腦袋裡面完成的,當然更容易寂寞,無助而孤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