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

嘉義故鄉

去年底,跟著虹因及映辰,搭車到嘉義找渙瑤,並與詠瀚、湘誼及冠儒會合,進行影片拍攝。

過程中歡笑不斷,突然被說,好像來觀光旅遊,不像在工作。
因為沈浸於熟悉嘉義故鄉,整個就是雀躍!街景有著過去回憶,也隱約看到父親影子。
噴水圓環旁的土地銀行,高中同學聚會集合老地方。旁邊中央第一商場圓環,有著過去四伯母賣魷魚羹與牛肉麵的攤位。
外地遊子回到故鄉,說著過去故事,急著跟同行高雄友人分享。
拍攝任務結束之後,走在離開嘉義街道上,突然有故鄉是他鄉的錯覺。



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

龍馬行

「上天為了收拾這國家的混亂,而將這年輕人降至地上,當他的使命完成,就毫不惋惜地將他召回天上。這天晚上京都天空雨氣瀰漫,不見星星。但時代正迴旋著。年輕人手按著那歷史的門扉,往未來的方向推開。」


這是《龍馬行》最後一段話,看完之後,經過好一段時間情緒才得以平復!內心夾雜著熱血沸騰、扼腕、感傷、憤憤不平與無奈。

然而,龍馬因此改變了日本,甚至改變整個東亞歷史。

前總統阿輝伯說,紀念龍馬先生的方式,就是學習勇於改革的奮鬥精神,我們必須有「與世界為敵大戰一場」的胸襟!

《龍馬行》是一部結合社會學、人類學、經濟學、政治學、軍事學、哲學、心理學及文學的大型作品,非常建議大家收藏。



千江有水千江月

這本小說,詳實描述70年代台灣。那個時代背景,剛好是父母的青春歲月,字裡行間,隱約看到他們的影子?!


小說主軸是「貞觀」與「大信」之間的曖昧互動,背景有嘉義布袋漁港、台南市、台北市與嘉義市。

我深刻感受到大家的善良與敦厚,當然也有那個時代,台灣女性的溫柔婉約。

後來他們因為一場誤會而沒有結果。

大信出國深造了,貞觀在台南關仔嶺體會到生命蛻變的過程,似乎也慢慢從傷痛當中走了出來?

若是把這個故事當作真實人生,要是當時貞觀別那麼固執,不把信撕了也不欺騙大信,或許結局是美好的?

往往很多時候,我們都因為誤會而遺憾,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。



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

新。業務商業模式

金管會在5月18日公布,保費較便宜的保障型保單平台,將在7月1日上線。這個結合基富通的網路投保平台,初期將有三種商品,分別是傳統型定期壽險主約、小額終老及重大疾病健康險主約。由於網路投保又限制附加費用率,經業者試算,保費最多可省70%,又以女性費率節省幅度最大。

看懂比看到重要,面對網路投保平台創新,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,就是科技會瓦解許多產業,這是趨勢問題。如果從未來趨勢看保險業務,我們勢必轉型,保險業務需要重新被定義!

其實,需多企業因應趨勢,都在進行轉型工程,例如鴻海企業看到電動車趨勢,進行跨產業整合,藉由聯盟互助與戰略佈局,除了本身不斷成長,也跳脫既有框架。

個人也需要轉型,我們除了是業務,還可以增加「買賣」的元素,重新定義保險業務是人脈服務業,突破業務框架,加入新的商業模式,思考人的優勢與不可取代的價值。

因此,我們現在能做的事情是製造「連結」,善用人脈創造多元收入,整合資源與不斷學習,在既有的基礎之上,創造收入,我們必須累積實力與經驗,擁有新的思維與商業模式,才能掌握未來更多機會。

我們可以當一輩子的業務,但也可以給自己更多選擇。從保險業務跳脫到人脈服務業,重新加入商業模式,業務與生意並行,打造屬於自己的舞台,才有機會重返榮耀再創奇蹟,拿回人生主導權! 

The Connoisseur, Honoré Daumier (French, Marseilles 1808–1879 Valmondois), Pen and ink, wash, watercolor, lithographic crayon, and gouache over black chalk on wove paper

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

曹媽媽

認識十幾年的曹媽媽,突然語重心長地說:「你只看得到正面,但我看的是每個角度!」

六十年的理髮功力與深厚的人生哲學,短短十幾分鐘,乾淨俐落!
然後她怕大家不知道自己是個斜槓阿媽,找我到門口再拍一張。

這位設計師,實在是太有趣了!

港都高雄

說實在的,有時候也不知道,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愛高雄這座城市?

嘉義是一座山邊城市,突然好想念山腳下的空氣。

但是,當下高雄港的風景,其實也蠻漂亮的!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
可能是水體的圖像

林爽文事件

其實,唐山漢人造反,林爽文之前都是小事件,影響不大。

乾隆用兵主要都是對外族藩屬,只有林爽文事件,是針對漢人。

然而,如果站在滿清乾隆的對立面,用天地會的角度解讀林爽文事件,那「嘉義」還是嘉義嗎?

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
靜宜姐的書單

靜宜姐是前總統阿輝伯的文膽,這幾天一直期待她寄的書。

剛剛總算收到,她的字好漂亮,書單也超出我的期待。

一直以來,總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!
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電力問題

台灣這幾年用電大增,原因是景氣優於預期,面對台灣數十年一遇的機運,基礎建設一定要做好,政策走向一定要明確!

近日再度發生分區限電事件,讓很多人在家中防疫的民眾大吐苦水,電力是民眾宅在家中之所需,不僅是產業問題、民生問題,更是疫情壓力中的重要生活品質,但台電的電力管理顯然出了很大問題。 以現在電力供應狀況,北部全年缺電,南部電力全年都北送,中部則是大部分時間北送,空污季大幅降載靠南、北天然氣電廠支援。 台灣目前最大的電力問題,是配電網問題,應該是要解決北部缺電南電北送,盡快達到電網區域平衡。可惜國民黨很明顯不願正視這個問題,不斷阻撓。 令人傻眼的是,從2018年開始,增加中北部電力供應的每一項嘗試都失敗: 2018年,中國黨推動公投否決1200MW的深澳超超臨界電廠。
2018年,中國黨推動公投要求火力發電每年減1%。
2020年,中國黨阻擋中火燃氣機組更新施工許可,拖著讓2600MW的燃氣機組不能動工。
2021年,中國黨協助公投拒絕三接,讓3100MW的大潭新機組延緩運作。 同時間,中國黨等其他在野黨,要求在新電廠未到位情況之下馬上、立刻、快點給我關閉燃煤機組。 3Q陳柏惟說得好,台灣不缺電這句話太簡化,要完整說:「南部超多電,中部不缺電,北部很缺電」。 中北部為電廠吵成一團,什麼都不要,高雄穩定的發電給大家用,乖乖的升級新機組,就連韓國瑜都不敢不續發興達燃煤機組許可,只有跳電的時候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。 除此之外,台電沒有做到應有的「N-1原則」,也就是電力系統N個元件中任一獨立元件,例如:發電機、輸電線路、變壓器.....若故障不能用,系統穩定性還是可以不被破壞,系統不會崩潰停電。 能源政策大家都很會說,但要兩年之內要能夠解決台灣電力的危機,唯有北中南三大燃氣電廠建設案要完成,北部三接送大潭、中部中火換燃氣、南部興達換燃氣。讓北中南都能確保電力供應無慮。 台灣因為美中貿易戰、世界抗中趨勢、第一島鏈戰略位置,被世界矚目,有許多台商回流,台灣正在歷史的節點,把握住,經濟起飛、產業轉型、能源轉型,當能換來台灣下一代的百年安穩。

Mrs. Pierre Bacot (Marianne Fleur Du Gue), Henrietta Johnston (ca. 1674–1729), Pastel and red and black chalk on toned laid paper., Americ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