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

《閱讀》臺灣歷史圖說



臺灣自有近代化教育以來,臺灣人一百年來無法學習自己的歷史!如何增加整個社會對臺灣歷史的深入了解並減少誤解,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!

日治時代,殖民地人民雖然享有近代制度與設施,卻被剝奪主體性,以殖民者之意識為意識!因此,臺灣人在五十年的近代化與殖民地化的過程中,有理不清的糾結與曖昧。就殖民地的主體意識而言,喪失歷史文化是一種切膚之痛,一種令人極難忍受的局面!

從1937年到1945年,在臺灣是皇民化運動的八年,也是戰爭動員的八年;在中國則是抗戰的八年。日本從1930年代初開始侵略中國,加上八年抗戰,把中國人打出極深的仇日情緒,這樣的情緒至今仍是很容易被激發的!

1945年8月15日,戰爭是結束了。臺灣人知道日本投降了,但新的名詞「光復」還沒輸入。他們到底覺得自己是輸了,還是贏了呢?很可能兩者都不是!這個曖昧的情境與日後臺灣本地人在認同上的曖昧或許有關。

「光復」究實而言,是道地的漢人觀點!從民族主義的立場來說,漢人回歸漢人政權,「光復」當然講得過去。但對原住民族而言,「光復」真的有意義嗎?無論漢人或原住民族,最後八年的戰爭倒是他們所共同經驗的!而戰爭終於結束了,一個絕大多數人作夢也想像不到的新局面,等著他們去經驗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