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

《閱讀》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

作者談到的內容,讓我更確定大量閱讀的需要,也就是說,我們可以先架構好基本的資料庫,好比社會科學、人文學、自然科學、生命科學等等,把骨幹先架構好之後,接著慢慢填充內容!這麼做的好處是,知識可以橫向串聯,作者提到台灣的學生太專精於單一學問,太早分門別類了!所以如果可以擁有通識的能力,成為通才,那肯定可以展露頭角!

書中也提到最基本的學門是法律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及社會學這四大學問,所以我們切入知識庫的時候,可以先從這四大學門進入!其他輔以人文學方面的知識建立,相信可以有很精彩的心得!

另外讀這本書的時候,有一個概念讓我延伸想到《從0到1》的作者也有提到,我們不需要追著浪,不需要看看浪頭長得怎樣,而是要成為浪頭,也就是成為知識的創新者而非僅僅是追尋者!

作者也提到《蘋果橘子經濟學》的作者,他也是因為知識的通才,橫跨許多學問,這也再再地證明廣泛知識的重要!但這或許需要時間的歷練,需要累積很多資料庫才有機會達成!但是我們可以終身追尋的目標!

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


3 則留言:

  1. 我覺得心理學也很重要。許多政治行為、經濟行為和社會行為,都和心理學有著交互作用!
    雨豆樹計畫,我認為就是骨幹與內容結合的一個宏大架構計劃。雨豆樹計畫是樹幹,其它子計畫是樹枝,而一篇篇的書籍感想就是繁茂的樹葉。那棵樹,是有功用的,可讓許多人甚至後代在其下乘涼。
    最後,那段成為浪頭的文字,讓我共鳴的想起亨利-福特說過的名言:「如果當初讓我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,他們只會告訴我:“一匹更快的馬。”」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學長的鼓勵!覺得很感動~~~

      刪除
    2. 這個網站最核心的出發點,其實是將來要送給孩子的禮物!我知道他們一定會遇到類似的人生課題,希望有人可以提供思考的方向,然而最重要的前提反而是擁有龐大的資料庫,透過知識的擷取去媒合本身的價值觀,應該可以擁有足以於社會的能力吧?但是,最重要的事情反而不只這些,而是期待他們能透過閱讀去認識自己,然後幫忙需要幫助的人!

      刪除